猶如白宮的建築應為往日的漁市,由他的建築外型可以想像它曾經繁榮一時。
關於萡子寮的歷史:
萡子寮漁港位於雲林縣口湖鄉下崙村與萡子寮村的交界處,屬於沙岸漁港,故每年都需定期抽沙,以維持港灣口的深度,方便船隻進出。以其深度及腹地面積來比較,箔仔寮港是雲林縣最具規模的港灣,也是蚵仔養殖場重要地。 原本下崙村內供奉的神祇是金府千歲,也有一段神蹟,相傳:清民時期,有頂口湖、青蚶、箔仔寮、外埔及下崙五村漁民在捕魚時,發現海上飄來一艘船,內有五尊神像,便商議每村以擲爻的方式決定請走一尊神像回去供奉,頂口湖請得邱王,青蚶請得康王,箔仔寮請得溫府千歲,外府請得三山尊王,下崙請得金府千歲,金府千歲是商周時代,姜子牙的武將,後來,戰死沙場,其愛國精神,衝貫日月。
另雲林縣四湖鄉的【萡子寮村】(今名萡子村):清乾隆年間,大陸建省泉州府右尾地方,有一群漁民移居台灣後,在此地搭草寮居住,並以捕魚為生。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六月七日.八日,此地大雨連霄,風間作,淹斃居民三千餘人……(根據台灣通誌水利篇,曹永和氏輯撰-清代台灣歷年風災水災與蠲年表記載),其記載與金湖先人曾瑞珠筆記及曾仁杰先生遺著-金湖吟草所述,配合曾人口親自採訪地方耆老的傳聞,事相吻合。由此可以斷言,當次的水災就是此地海嘯慘事。此次的水災乃是本地居民的第二次遷移。到了光緒年間,由於海水沖擊,加上歷次水災的教訓,居民又再次向陸地遷移。由於先民經過了三次的漂泊遷移,才在現在居住的方定居下來,因此將村名叫做萡子寮。
堤防的彩繪有整理過,比之前來鮮豔許多。
沿這堤防看看彩繪
大鯨魚
觀海涼亭
活潑可愛的堤防彩繪
美麗快樂的海底世界
海上白宮
對面是漁會辦公大樓
彩繪宣導:珍惜海資源
養蚵的蚵殼
小漁港
這樣看海上白宮很不錯喔!
站在堤防看“海上白宮”
漂亮的“白宮”
開往提防底邊~~~準備前往普天宮。
其他相片:點這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