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雲林 (71)
- Jan 12 Tue 2021 20:23
202101成龍濕地
- Dec 12 Sat 2020 20:43
202012成龍溼地
- Nov 23 Mon 2020 20:57
202011雲林青埔落羽松
- Apr 06 Sat 2019 17:40
20190404金億陽洋菇農場稻草卷
雲林虎尾有位菇農為了響應環保,買了一台捲草機,到處幫農田捲稻草,一捆一捆堆成小山,原本是要用來當做種蘑菇的堆肥,結果卻意外變成取景拍照打卡熱門景點。稻草堆高變成幾層樓的稻草捲,怎麼拍怎麼好看,或坐或躺好舒服。稻田秋收後,以往農民大多把稻草直接焚燒,濃煙不只造成空氣污染,現在用捲草機捲一捲,減少了污染多了一分特疏的景象,還能用來種蘑菇。真是一舉數得~~~太棒了!
有人還取了個可愛名稱叫捲心酥,不過稻草捲很怕火,就怕有人抽煙、亂丟煙蒂,因此參觀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喔!
- Apr 01 Mon 2019 13:10
20190331巨人來了
- Mar 25 Mon 2019 07:12
20190324箔子寮濕地秘境
- Aug 18 Sat 2018 21:54
201808輕鬆生活(5)公館里彩繪與女兒橋
公館里位於北港朝天宮後方,是北港鎮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因此保留許多巷弄老街,舊式房舍林立,充滿了古早味。為了吸引遊客前來,縣政府與公館社區發展協會、在地企業邦尼熊紙業公司合作,打造3D互動彩繪區。
- Aug 18 Sat 2018 21:27
201808輕鬆生活(4)西螺延平老街
- Aug 18 Sat 2018 21:11
201808輕鬆生活(3)埤頭繪本公園
- Aug 18 Sat 2018 20:33
201808輕鬆生活(2)迷宮~五年千歲公園
馬鳴山原名馬龍山,聚落始於三百餘年前,明代天啓6年(西元1625年),由陳姓始祖「帝老」率偕鄉族數戶,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城渡海來台謀生,擇居結成村落,當時馬龍山為一平原地區,樹木蓊鬱,居民務農維生,風俗淳樸,至今約有居民一百餘戶。按馬龍山古代住戶的散佈,可分為頂下馬龍山、菜園後等,合稱馬龍山。在菜園後北方有馬鞍崙,下馬龍山有翻崙,其間沙丘起伏連接,美其名曰「龍馬相會」,以之形成其名,遂稱「馬龍山」。而「馬鳴山」之稱是日據時代統劃行政區時錯聽其名之誤,但至今仍以此稱之,當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歸屬中華民國版圖時,村民擬欲建議政府正其原名為馬龍山,然考其「馬鳴」二字竟與古代佛教發源第六世祖「馬鳴菩薩」同登其號,意義實為神秘,故現在仍舊稱此地為「馬鳴山」。
此地居民在鎮安宮旁建了一座五年千歲園,其佔地頗廣,且有一座海蝕礁堆成的小山叫馬龍山,因山頂有座似龍以馬的動物銅像,象徵馬龍之意,登臨其上,可遠眺雲林平原及鎮宮全景,視野極佳。馬鳴山鎮安宮香火頂盛,主祀五年千歲。因五年千歲共有十二尊,聖誕各有不同,為方便祭祀,於每年農曆10月29日總合祭祀,每五年並舉行一次建醮大祭典,信徒們並稱之為『五年到科』,為褒忠鄉的大日子。鎮安宮殿分三進,建築巍峨,雕飾細緻華麗,寺內古匾頗多,值得參觀。寺前庭園闢為中正紀念公園,公園內設置先總統 蔣公銅像,並有慈恩園、雕塑觀音大士、救世蓮池、馬龍山、龍馬負圖等雕像,兼有涼亭、假山奇石、噴泉水池等庭園造景,豐富而雅緻。
- Aug 18 Sat 2018 20:09
201808輕鬆生活(1)石龜溪貓熊
- Aug 08 Wed 2018 08:15
201807漫漫人生(15)療癒日式校園-東南中學
- Aug 05 Sun 2018 15:32
201807漫漫人生(10)雲嶺之丘PART2
- May 21 Mon 2018 16:20
201805草嶺生態地質國小
- May 21 Mon 2018 16:11
201805蓬萊瀑布
- May 21 Mon 2018 15:55
201805梨寮園區五元二角社區休憩綠廊
- May 20 Sun 2018 22:31
201805雲嶺之丘
根據消息:雲林古坑的石壁景點「雲嶺之丘」,以雲海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像一幅山水畫,雲海時而近,時而遠,翠綠群山一山比一山高,遠遠望去還看得到阿里山群及玉山群峰,這裡是雲林最高景點「雲嶺之丘」,運氣好時,還能見到美麗的玉山日出。
- May 20 Sun 2018 21:44
201805王牪牛排(斗六店)
- May 11 Fri 2018 09:20
201802王牪牛排(虎尾店)
- Mar 29 Thu 2018 08:41
201802二崙鄉湳仔社區鐵道文化3D彩繪
二崙鄉湳仔社區,是早期糖鐵載運甘蔗及旅客的轉運站,東至莿桐饒平,西可通崙背、麥寮,北達西螺及彰化的溪州,在糖業興盛時期曾風光一時,隨著糖業的沒落、公路交通的發達,鐵道已失去當年運輸的功能,成了村民堆積廢棄物的垃圾場。民國102年透過社區營造,村民以「鐵道風情」塑造當年糖業的榮景及農村的生活,該社區因此一炮而紅,更是網路超夯的觀光景點,每到假日吸引不少遊客到此一遊。湳仔社區鐵道文化3D彩繪,彩繪藝術結合當地特色的景點,湳仔社區曾經為甘蔗轉運站-五分車的歷史與居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用鐵道文化為主題,加上最夯的3D彩繪,鐵道文化彩繪牆面,由雲林藝術家廖耀興、廖惠村兄弟聯手繪製,農村景致變成了不同的生態動物3D繪畫,不少人專程前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