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松村位於雲林縣水林鄉,是一個純樸的農村,在歷史上是雲林縣沿海發展甚早的地區。 水林鄉蔦松社區獲選「雲林縣農業博覽會亮點社區」,因而委請「優雅農夫藝術工廠」進行社區藝術營造,已當地的文化為基礎創造出優質的社區環境,進入蔦松前路旁的顯眼彩繪~~~
土厝彩繪
真是活潑生動,在這社區的居民應該很快樂~~~~
路口的裝置彩繪~~~讓水林蔦松活潑了~~~
長老教會
已吃完午餐,不然應該來嚐看看
倉庫改建的番薯會舍
陣陣的番薯香
進到裡面參觀一下
可愛的番薯小看板
甘藷簡介
「蕃薯葉仔候車亭」位於蔦松國小前,前身為「K字候車亭」,以水林鄉特產蕃薯 、花生為主題,並將過去水林蔦松的老照片製成陶板畫供人懷念。
蔦松國小「校廚阿嬤」劉美雪,二十年來替上千名學童準備營養午餐,把每名學童當成自己的孩子照顧,2013年2月阿嬤為了照顧孫子退休,藝術家將她的肖像畫在廚房的外牆上 ,藉以表彰她對學校的奉獻,同時做為行銷水林番薯的代表人物。
活動中心的外牆由小學生「洪含吉、秦大條」擔任主角,他們 倆是奔跑在蕃薯田的猴小孩,調皮的嬰兒肥臉龐,讓人看了就想捏他們臉頰轉三圈。 他們常常會聽到廣播:「三年甲班洪含吉,三年乙班秦大條,下課後到訓導處報到!」 為了呈現連結社區的作品,藝術家舉辦了一場「蔦松蕃薯特攻隊」的創作工作坊,每一位 小朋友畫出心目中的「超級蕃薯人」,結果每個人想像中的蕃薯都不一樣,有番薯公主、 蕃薯變型金剛、嘻哈蕃薯、蕃薯舞團。 藝術家將這些畫作做成「蕃薯ㄤ仔標」,結合到活動中心前的壁畫創作。
「優雅農夫」在社區進行空間藝術改造時,堅持由社區籌組在地藝術工班,在水林鄉找到技術工班都已經是六十五歲起跳的老人。 台灣早期的磚窯、窯爐幾乎是蔦松人所設計施工,這次中央公園改造的過程,找到了兩位 在地老師傅來幫忙,整段人生就是打造台灣磚窯廠,既然蔦松出砌磚師傅,那蔦松一定要擁有一座磚雕的小公園,中央公園就以「紅磚雕堡風 」施作。
位於中央公園旁的心情檳榔,也有留下藝術家的彩繪創意。你會發現檳榔以「蠟筆小新」 風呈現,恍如一顆顆屁股見光外星人。
牧童與牛
松山大橋對面,有一攤「芳富檳榔」,藝術家在此做了鮮明的路標彩繪。 底圖為一隻鳥,象徵蔦松為名鳥,即將起飛。
松山大橋河畔早年有擺渡小船,在建橋後船運功能不再,但那段記憶還在每個人心中。 這一幅畫並不抽象,人人都看著懂,都是老農的身影和回憶,農村應該有一種藝術,是一 種生活氣氛,是一種人生態度。
其他相片: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