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來是夏天,實在熱得不得了,走路走到快昏了!這次來,天氣晴時多雲,不時還有涼風,走起來特別舒服。再加上或許是清明節掃墓的關係,各個景點可以慢慢看慢慢拍照,很愜意!這一回將車停在"南區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偌大的停車場,只有10來部車。到遊客中心裏,索取旅遊地圖,親切的服務人員,也簡單的介紹旅遊路線。雖然來過了,但是對於服務人員的簡介,還是獲益良多,並且有了一個參觀的方向與概念!接下來,啟程囉!
南區遊客中心---鹿港車站,目前有公車停靠。
鼎泰興---水蒸蛋糕
鹿港的旅遊景點,最主要都在中山路的兩旁,只要沿著中山路,沿途有清楚的指標
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為國家一級古蹟,寺內各處角落都是早期泉州一代名匠精緻的藝術品。
在早期,龍山寺原是暗仔街(今大有街)的一間舊廟,清乾隆51年(1786),由當時都閫府--陳邦光發起,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整座寺廟面積約有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龍山寺的古老歷史建築,一直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雖然我對建築是外行,但是對於它的歷史價值與台灣歷史中,它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凡的。
路人甲
興安宮
相傳建於清康熙23年(1684),當時鹿港尚未開港, 其名取自「興化安寧」之意,
是鹿港第一座古廟,主祀媽祖,(又稱興化媽),由蒲田縣分靈,其鎮殿之寶是三百年前由湄洲媽祖廟恭迎來台的金身軟身的媽祖聖像。此處所供奉之中壇元帥(哪吒)—太子爺據說為鹿港最靈,另外僅存一尊宫娥為明代神龕,其餘均早已遭竊。
摸乳巷
日據時期此巷亦稱作「君子巷」, 是由兩間長型店屋中間所形成的窄巷,且最窄之處僅有50公分,幾乎僅能容納一個人通過,若碰到迎面而來的人走過來,雙方必須側身擦肩通行。
甕牆
丁家大宅
民俗文物館
這棟豪華別緻的歐式洋樓係仿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建築,
原是日治時代鹿港有名的富豪----辜顯榮的宅第,鹿港當地居民昔稱此棟建築物為「大和大厝」「大和」一名是辜顯榮的貿易商號,主要從事開闢鹽田、經營樟腦及台灣主產之特製品,在日治時代並獲得日本政府授與食鹽專賣權,除此之外,他又投資糖業,更使得他的家業再次達到巔峰,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基隆顏家、高雄陳家,在當時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意樓
又稱「望夫樓」為清朝百餘年前廈郊陳氏慶昌之閩式閣樓, 其中古典雅緻的圓窗圖案,是以古錢幣的圖案加上葫蘆形狀拼嵌而成,從前在這裡發生了一段淒美感人的故事------------------------------
一位住在意樓的陳姓大戶人家少爺,愛上了丫環--尹娘,由於雙方論及婚嫁時,
因家長極力反對,好不容易得到同意後,陳姓家長竟然要求少爺與尹娘成婚後,
必須立刻進京赴試,臨行前,少爺在意樓牆邊栽種一棵楊桃樹,並告訴尹娘,無論是否中舉,他一定速去速返,未料此次出行,經過許多年日,仍未盼得君歸,尹娘就在等待的日子裡日漸憔悴,最後鬱鬱而終。如今這棵楊桃樹已經長的十分高壯,意樓上面還有間閣樓叫做「天遺室」,據說在道光26年(1846)間,確實有位陳宗潢進京赴考而且中了舉人。 後來陳家家道中落以後,許多人覷覦其家產,先是以租房子的名義住進陳家,
經年累月下來竟然鳩佔鵲巢,把陳母一家人趕進閣樓裡,然後霸佔陳氏家產,孤兒寡母飽受外人欺凌卻無反抗能力,每日只能憑窗落淚,經過了多年,陳家的孩子中有一位叫做陳懷澄,當上了日據時代的街長,即今日的鎮長,他便開始清理門戶,把原先佔住他們家的外人趕出家門,並且將房子重新整修,陳母也因此把這間小閣樓取名為「天遺室」並將以上的事蹟記載於意樓牆內「修箿天遺室落成碑記」上面。
九曲巷
鹿港「九曲巷」遍及範圍甚廣,自泉州街開始,經新宮口,王爺宫前,九間厝, 瑤林街,低厝仔,暗街仔,六路頭 (今金盛巷), 另一路徑分至美市街,杉行街,龍山寺, 由於「九」為最大之陽數,也有多數之意,且巷內多處彎曲, 故稱為「九曲巷」。昔日九區巷的功能有:防盜,防風沙,另有避邪之說。
十宜樓
十宜樓是九曲巷內最筆直之處,又稱「跑馬廊」, 位在金盛巷內,並呈十字交叉,故稱十宜樓,是清朝布政史陳祈之居所,因陳祈經常邀約鹿港許多文人雅士在十宜樓上聚會,故此地是昔日騷人墨客品茗、賞月、飲酒、吟詩的地方。
隘門--是早期台灣為了維護治安的防禦措施,有時也用來區隔地界, 並緩和各族(施、黃、許,當時鹿港三大姓氏) 紛爭,白天開大門關小門,以利人車通行,到了晚上,則關閉大小門,只留下眼孔用以觀察門外動靜,若有晚歸之人則必須以暗語通告,始得進入。後車巷磚牆建成的隘門是清道光十年(1830)所建,上題有「門迎後車」四字。
鹿港老街---人潮最多的地方
老街中的半邊井---
從前在鹿港地區有戶王姓人家,在自家庭院種了三棵槐樹,以期後代子孫光宗耀祖之時,能用這三棵樹當作製作椅、轎之材料,故稱「三槐堂」。三槐堂的主人宅心仁厚,把自家水井掘在牆裡牆外中間,一半為自家使用,一半供無錢鑿井人家取用,而早期瑤林古街因鄰近海邊碼頭,常有漁民、商人及在碼頭工作的工 人均可至此取水飲用,具有敦親睦鄰的功用。
新祖宮
主祀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媽祖,左配祀「三官大帝」,右配祀「清面」---龍王尊神及「黑面」---境主公,相傳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清廷派福康安將軍率領士兵渡海來台,途中遇上颶風,求媽祖保佑而順利抵達鹿港,為了感念媽祖恩澤保佑,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提撥官弩建「新祖宮」嘉慶十一年(1806)重修後,道光十三年(1833)再度重修,但日據時代曾遭炮火攻擊,如今廂房已經毀壞。新祖宮為「官拜廟」,每月初一,十五,朝廷文武百官均依禮「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虔誠奉拜。主祀的媽祖,除頭、手、頸為木雕外,身體為籐編,故稱為「軟身媽」。
天后宮
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三百二十一年,係台灣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本宮封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眾多,媽祖文物保存會等共達二千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個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
周邊商店林立
蚵乾
牛舌餅
天后宮內
有拜有保佑
香香的滷豆干
巨無霸戳戳樂
城隍廟
文武廟
鹿港文開書院
文開書院為中部地區最早的學府,為鹿港文化的搖籃,於清道光四年(1824)
由鹿港同之鄧傳安率日茂行林文之子林廷璋等士紳捐建而成,其書院名乃是為了紀念台灣文化始祖沈公文字文開,號斯庵而名之,歷時四年完成,日據時廢止,院內藏書三十餘萬冊,二萬餘部,但今已散失,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因無名火燒毀,於七十四年由政府撥款重建修峻完成。
文廟主祀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為考試之神,又稱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
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靈應帝君,明史.禮志記載:「梓潼帝君者,姓張,名亞子,
居屬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
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儒教稱文衡帝君或山西夫子),於嘉慶十六年(1811)
由地方富紳蘇雲從倡議同之薛志亮率先與地方民眾共同捐建而成,
廟內主祀之神像--關公、周倉、關平乃清代福建著名工匠之作品,其神態威嚴肅穆。
福興穀倉
右邊為老虎窗穀倉
結束今天的鹿港行,還是有幾個點沒看,走得有點累了!
留待下次有藉口再來鹿港!
其他相片:點這裡
上次來訪:點這裡
留言列表